在区角活动中,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绘本摆放在阅读区,晨间活动或是休息环节,大家都喜欢到阅读区去分享绘本。可是一到阅读结束,绘本都摆放得很凌乱,并且出现了破损的情况。
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,提出了阅读区存在的一些问题,共同讨论了起来。听说,小学有座超大的图书馆,带着如何建立好阅读区的问题,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外出前往参观,希望通过探寻图书馆能找到如何更好地建立阅读区角的答案。
(1)参观图书馆:
图书馆的管理员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读书馆的功能、书本的分类以及区域的分布。同时,小学的哥哥姐姐还向我们演示如何正确的借还书本。我们通过观察、体验,对图书馆的书架摆放、分类、借还书本都有了新的发现。
(2)观看纸箱剧:
在图书馆的开放式阅读区域,白白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有趣的纸箱剧,让我们了解到了不同的阅读形式。
(3)阅读宣誓:
为了帮助孩子们爱护书本、重视阅读,我们用郑重的形式表明对阅读的态度,引导孩子们与好书为伴,激发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,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。
(4)建立班级阅读区公约:
有了图书馆的相关经验以后,孩子们回到幼儿园展开了小组讨论,并且运用绘画的方式制定了活动室阅读区的公约,共同爱护阅读区。
同时,为了了解更多好书,发现更多好书,让更多人能分享好书,孩子们决定和爸爸妈妈一起调查收集家中的绘本故事,选出自己喜欢的,带来和小伙伴们分享。
1、了解书本结构
打开一本书,我们发现书是由封面、封底、扉页、正文等等部分组成的,通过认识书本的结构,观察作者要带给读者的小秘密。
2、认识故事组成四要素
一个完整的故事由几部分组成?通过四个“故事骰子”,我们一起玩一人一句故事游戏,四要素——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缺一不可,编故事太有意思了,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!
有了这四个要素,我们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任意角色,尝试使用四要素创编四格故事啦!
1、新编小红帽
虽然知道了故事是如何创编的,但是似乎和我们看到的故事相比,还缺少了什么。我们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角色的服装,在魔法师、小红帽和大灰狼的帮助下,在不同的场景使用不同关键词,创造了脑洞大开的“起因”“经过”“结果”。原来,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还可以这样完成。
2、故事续编
每一个故事的开始,都会可能发展成任何结局,把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续编,我们会得到一个全新的故事。
3、自制绘本
小组里的小伙伴各显胜通,我们一起合作,完成了一本自己创作的原创绘本。
1、回顾经验及讨论
要把故事带给更多人,我们先思考:自己是如何发现更多好故事的?小朋友总结出讲故事、表演故事、观看故事、听故事一些方法。
有了戏剧节的前期经验,小朋友希望将故事通过“剧”的方式呈现,孩子们一起探讨完成一个绘本剧需要什么呢?我们使用思维导图,将绘本剧可能需要使用到的物品做了分类。
我们又遇到新的问题:人员该如何进行分配呢?剧中角色该如何选择呢?大家都想演自己喜欢的角色,怎么办?戏剧节的前期经验告诉我们——“角色竞选”是个公平的好办法。“小演员”们展开了激烈的角逐。
2、班级开展讲绘本活动
把我们自己编的故事书做成“大书”说给大家听,也能让更多人喜欢上我们的故事。
(1)大家将自制的绘本制作成为流动故事板,进行加工装饰。
(2)负责宣讲的小朋友也在不断地讲故事,争取把故事完整、流畅、生动地分享给更多的人。
另一边, “演员们”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排练,为呈现更好地舞台效果付出很多的努力。
随着参观小学的图书馆及班级阅读区的更新,促进了中班孩子们参与阅读的主动性,孩子们从被动阅读,慢慢转化为主动阅读。当孩子们在阅读的主动性上有所提高时,我们随即开启了亲子调查表、图书漂流等机制,动态化利用各方图书的资源,也希望能共同营造亲子阅读的良好氛围。同时,孩子们在阅读区的建设过程中,一次次的发现问题,成立小组,通过合作的方式,主动思考、互相沟通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绘本是孩子们接触世界,体验情感,了解事物的窗口。戏剧是舞台表演的艺术,也是孩子们认识自我、体验、表达情感的活动载体。随着孩子们的逐步探索,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加丰富的走向,孩子们开始探索如何分享自己的原创绘本剧。在这一过程中,认识了绘本剧,这项活泼灵动的体验,也让孩子们有了全新的阅读感受,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意,让绘本故事与戏剧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。